每一座城市,无论大小,都有自己的档案。黔北高原的习水也不例外。
习水,这座位于北纬28.3度的西部小城,悬挂在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倾斜的缓坡地带,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红军长征的运动线上。因为如此,这座城市装满了红色档案。
美国作家哈里森·埃文斯·索尔兹伯里曾写下《长征:前所未闻的故事》。习水,是四渡赤水战役的发轫地,中国工农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,三次在这片土地上。这段历史,令后人景仰,多年过去,习水人民更为珍视,当作瑰宝,始终铭记在心,化作一种精神、一股力量,越发勇敢、迈步向前。
历史赋予习水之红。就四渡赤水而言,那是一段无法复制的史实。不论在哪里,历史都无法迁徙, 20世纪60年代,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,高度赞扬了我军的三大战役,而毛泽东同志当时说:“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得意之笔。”
得意之笔,起于习水土城。
四渡赤水前夕,青杠坡战斗打响。如今在拜谒巍然耸立的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,我每一次都十分虔诚。苍山不语,赤水不惊,面对长眠地下的英魂,耳边总是响起“战士双脚走天下,四渡赤水出奇兵”雄浑的歌声,聆听讲解,内心波澜起伏,闭上双眼,浴血奋战的场景即刻浮现。叩问历史,四渡赤水那么重要吗?2008年冬,我在北京学习时,曾向《长征》的编剧王朝柱先生请教:没有青杠坡战斗就没有四渡赤水,如果没有四渡赤水,中国革命将是什么结局?王朝柱先生面色凝重,重温了四渡赤水的历史。他说:四渡赤水决定了红军生死存亡,是全世界的经典战例。在革命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以后,党领导下的中央红军,不得不放弃红色根据地,实行战略转移,此危急存亡之秋,面对国民党各路大军围追堵截,四渡赤水之战,转变了红军命运、改写了中国革命。
古往今来,无数地标因战火成名。如巨鹿之战、赤壁之战、滑铁卢之战、中途岛海战……习水,亦是如此。
如今,习水建起了四渡赤水纪念馆、中国女红军纪念馆、青杠坡战地医院陈列馆,这座西部小城,占据了中国红地标一席之地。